上一页|1|
/1页

主题:对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管理的思考

发表于2012-09-10

2011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了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决定用两年时间,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中等职业免费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对于这一民生工程,我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有序推进,预计今年底可全面完成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

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作为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中的一部分,起着提高群众文化精神生活品质的作用。经过6年建设,我市共建成1964个农家书屋,覆盖全市村,实现了“村村有书屋,人人有书读”的建设目标;截至8月底,全市共完成了1815个农村体育健身场所的建设,剩余未完成的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正有序推进中。近日,市政府、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等部门重点对9个农业县区的27个村农家书屋、体育活动场所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督查,发现在文化体育场所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进展不平衡、村村间项目质量有差异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其一,认识有待提高。不可否认,受地方经济发展制约,各村间文化体育场所建设存在一定差距。同样都是省、市的农家书屋和体育活动场所,都需要村级组织实施,有的村农家书屋制度健全,管理到位,利用充分;有些村却连配置的书籍都没有拆包。有的村体育活动场所能按要求满足群众活动需求,有些村体育设施安装在远离村民聚居地。其二,文化体育设施配置与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现状对称上有差距。对于生活在农业县区的农村群众来说,大多数已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目前他们最大的文化体育活动是看电视、拉家常或打打牌,节假日听听民间艺人唱戏,读书、健身似乎与他们的生活还有一段距离,这也要求农家书屋和体育活动场所必须有效发挥作用。其三,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现代文化体育活动的影响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中的青壮年大多数外出务工,在村里留守的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而对于农家书屋和诸如篮球场、健身活动场所这样的文化体育设施,更需要多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其作用。

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占领农村文化体育阵地是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省委、省政府提出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也是为改善农村现有薄弱环节制定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我们应面对现实,正视困难,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第一,村级组织及其村干部要提高认识,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营造基本环境。群众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村干部要发挥引领带头作用,重视群众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强化对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第二,形成农村文化体育活动良好的运行状态。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要想发挥作用,就要了解群众的需求,使之成为农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的向往之所,只有这样,它才能生存下去。村级组织应选派责任心强、有敬业精神、文化素养高的村干部专门管理农家书屋和体育活动场所,使之不断加强并充满活力,成为农村组织坚强阵地的有效组成部分。第三,变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建设“输血”为“造血”。要想真正让文化体育活动在农村“生根发芽”,就应变“送文化体育活动”为“种文化体育活动”。以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为契机,因地制宜,扩大农家书屋和体育活动场所的影响力。比如举办读书演讲活动,组织村级运动竞赛等,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传统生活习惯,激发他们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热情。通过“送文化”带动“种文化”,提高农村文化体育自我发展能力。第四,改变重形式轻效果、轻后期管理的评价体系。绩效评价对于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它对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起着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的作用。目前,我们对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评价的标准是多少平方米的活动场所面积,多少本藏书、多少盘光碟、多少台电视、有无正式的规章制度等等,很少涉及诸如文化体育设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文化体育设施的使用率等指标。

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搞好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对于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和谐社会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的要求,也是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只有不折不扣地加以实施,才能让农民群众真正享受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上一页|1|
/1页